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2008水圳會議之水圳議題介紹 高雄:獅子頭圳

美濃平原自清代乾隆年間即有漢人的入墾開發,與當時盤據該區域的原住民以及鄰近閩南族群長期武裝械鬥以爭取更多墾地,並且發展出擴及整個屏東平原的客屬移民區域聯防的民兵制度,並且引進漢人式的耕作文化和耕作模式,賦予了美濃平原人文空間的新面貌。

美濃平原最初漢人聚落的形成,是基於生活水源的取得難易,所以選擇在美濃溪、竹仔門溪與羌仔寮溪等交會處建庄,並依循傳統的風水觀念和生活習慣,沿著美濃溪北岸依序建造夥房合院,形成帶狀空間分布的組成型態。
地方居民利用豐沛的自然水源,作為農耕灌溉、洗滌飲水與交通聯絡等民生使用,滿足群居生活基本的機能需求外,間接地也產生許多河岸文化的活動行為,例如:宗教祭典、休閒娛樂與聊天交流等種類,皆是透過與河川水系間的互動連繫,逐漸建立起獨特緊密的關係網絡。

日治時期以後,美濃開始進入現代化開發的階段,此一時期日治政府在美濃平原的空間整備,基本上奠基在兩項最主要的治理策略,第一為水利系統的建構,引進日方私營資本在河埔新生地開發新農場的規劃下,達到美濃平原的全面開發並躍升農業的單位生產力;另一項為水患的治理,面對含洪峰集中、河道廣佈的荖濃溪水患治理,以龜山堤防穩定河道。
more 請參閱

沒有留言: